2021

辛丑牛年总结

挑两篇日记占个位,年末再结。


一、社区五日游


我住城东,却跑去了城西社区。


第一天一大早,也就是八点半,我根据前一天的通知来到了幸福路中段。虽然不清楚中段指的是哪一段,但按照地图定位走大约总是没错的。此路南北走向,目的地是一向西的T字路口,路口不是很宽敞,紧挨人行道的两侧都停满了各种车。我左右瞧了瞧,再次看了下地图上与我重合的红点,决定向旁边一位正走来的路人问个路。

“请问一下,居委会在哪里哦?”

“居委会啊?(手一指)在那的巷口里,上楼就是。”

口头感谢、调转车头、溜进巷子、车身一斜、旋转120度拔下车钥匙,冲!

与纪公子一同上楼落座后,会议桌上每人身前已摆放好一公文包,内置工作证、口罩、一沓表格以及一支笔。九位志愿者已到齐了,简单欢迎后,社区干部手持表格开始讲解重难点。

“昨天下午在那里开会的内容都记得吧?”

“啊?噢记得记得。”


没记错的话,前一天下午倒是第一次进镇政府大门。有时我也在想,县城城区的事是县里还是镇上管呢?不过现在是去做事,先不想这个。进入大院,左转停车。大楼一楼是个挺小的大厅,人蛮多,往左一瞥还瞥见了戴口罩的疑似老同学一名。正准备打开聊天框问问是不是本人,但想想还是先给门口这位保安大叔展示一下健康码比较好。再次回头,老同学就已经摘下口罩人脸识别了,哎,那这直接上前打招呼就成。上到二楼,会议室的门是开着的,进去后感觉就像考场上迟到的最后俩人一般——放眼望去全都是人头,一时间还找不着空座位。

会议内容自然与本次工作有关:疫苗接种情况摸排。坐了几分钟,每人手里拿到了一张表——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那张表格。表格的选项及填写规范主要是台上一位阿姨在讲解,旁边有位大叔做补充。不过我已许久没有沉浸在家乡话里,因此大叔说的话我听着有些费劲,虽然声音洪亮,口音也没啥问题,但我真得倾耳听。讲课环节结束了,接下来当然要答疑了。面对面加了个群,现场解答和在线回复两头并进,问题一会儿就解决得差不多了。

边下楼边看手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社区群通知说去居委会办公室集合。但才刚跨上车,突然心中一动,连忙打开群消息,发现果然有新通知说另一天早上再去集合。于是与老同学和纪公子告别,往家里方向去了。


时光飞逝,来到了另一天。前面已经提到的就不再经历一遍了,总之,拿好公文包,带上一瓶水,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开始带我们认路去了。

小时候没去居委会玩过(或者是不记得了),也不了解它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哪怕曾在中学课本上学过相关概念,我仍以为它就像小区物业一样,每几栋楼,大不了一条街就有一个居委会嘛。今天倒是知道了,几栋楼夸张了点,一条街蛮符合实际情况,只不过这条街一眼看不到尽头(因为它是弯的),目测长度约为城区某主干道的三分之一。

从T字路口出发,两辆两轮电动车一前一后由北向南开启了本次旅程。往南抵达路口,右转向西。第一站是个大黑铁门,门里是个大院,门旁有一堆木制和便携板凳支撑着保安大爷与唠嗑人群。旧式小区的邻里往往相互较为熟悉,因此我们四位生人便在众熟人的注视中缓缓驶入此次摸排的小区之二。另外脖子上的工作证不知是不是受到了来自目光的“念力”影响,被盯着转了一圈。这种挂脖式的牌子其实有点设计不合理,每每想要让它这面朝前时,另一面就会在不经意间自己翻过来。

虽然在同一个大院,但这确实有俩小区。进门后最近的是花园世家。花园世家显然不是世家,只是个小区名,它也没有花园,周边水泥地上甚至长不出一棵树,不过倒是有些绿草。开始进楼了,一楼没有居民,杂物间也没有,二楼上去则是一间商铺,但我看不出大门在哪。然后便是楼顶,这里的构造十分奇特,我们在东边楼梯上的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侧有个小院子的住户,铝合金栅栏门里外都摆满了盆栽;而明明已是楼顶了,南边还有另外一栋更高的、从楼顶往上建的楼。几天后我与纪公子问了很多人,才明白原来这是A、B两栋。第一份摸排表格登记的就是刚提到的北侧B栋这户有个小院子的人家。我们到楼顶时男主人正巧出门,栅栏门都已锁好了,但最后他还是进去取了疫苗接种凭证出来展示了一番,纪公子执笔将信息填入表格。

因社区干部还要回去值班,时间较紧,所以登记完这一户后我们没有逗留,开始赶去熟悉下一个站点。至于大院内的另外一个小区,即物资局宿舍,我们只在旁边瞥了几眼,下次再来。

电动车驶出大黑铁门,继续往西。一分钟不到,来到了第二站:食品公司宿舍。这里的居民楼也是沿街而立,五年级时有一家英语补习机构就开在二楼,如今进去一探,十几年仍屹立未倒。说来我完全记不得小学英语课程的内容了,但有个事印象很深。三年级有次英语课是一位微机老师来带的,讲些什么东西我忘了,然后也许是因为我在讲话或是干啥,老师点我发言,问我“知道五个元音是啥吗”?这咋整,我连字母表都没背全。接着灵光一闪,脑袋里响起了“诶、噫、啊、噢、呦”几个音,对了!就是这几个字母。我抬头挺胸道:“A E R O U。”老师啧啧称奇,直夸不错。之后我才晓得念错了。后来我也跟爸妈讲,小学时多亏去听了那个英语培训机构的公开课(当年校长戴着皮手套、拿着激光笔对着屏幕和墙壁晃悠的动作很是炫酷),我才会愿意去报班,才能学会音标,学会了音标背起单词就容易多了。初中有一次英语课也和背单词有关。那时班里刚刚装上多媒体白板,一位老师前来调试,结果进门就听到一个一个字母背单词的声音,于是连忙强调了一下音标的作用,说:“以后 information 啊 conversation 啊这种单词还那样背得多累啊!”

说回食品公司宿舍。宿舍共三栋楼,先去瞧瞧刚刚讲的补习班那栋。一楼仓库,二楼有个被堵住的锈铁门,连钥匙孔都没,我和纪公子一致怀疑是前面沿街店面的后门。三楼就是补习班,不过门上贴着疫情防控的关门告示。再往楼上我就不大记得了,毕竟是几个月前的事(很惭愧,文中事发生在8月,我现在动笔是12月),隐约好像有个很气派的防盗门,是普通门的两倍宽度多,还有点雕龙画凤的味道。第二栋是个老式红砖楼,整整仨单元,印象最深的是中间这个。一楼,左边是木头门,年龄比我大很多。敲门后出来的是一位老奶奶,讲起话来比较困难,和我们说她不懂,等她儿子下班再讲,结果之后问了居委会才知道她儿子在外地呢。一楼右边是防盗门,开门的是一位老爷爷,解释了好长一串我才终于给说清楚了,于是老爷爷给我们口述个人信息。填到姓名的时候,老爷爷说名字是单字一个文武斌,我与纪公子愣了一下,没太听清,结果被批评“你俩有没有读过书噢”。哈哈,不行,我一想这事就要笑。后面还遇见一位大叔,大叔一开门就是咳嗽不停,把我给吓的。定鼻一闻,才知道是在炒辣椒,由于大门往右就直接是厨房,因此门一开整个楼道瞬间都是辣椒味和辣椒烟,酸爽!大叔被熏得眼睛都冒血丝了。

由于第三栋楼划归了另一个社区,因此就不是咱们负责摸排啦。出发去下一站:造船厂宿舍。

未完待续。



二、省城一日游


以前在学校去校外参加棋赛早起时天往往还是黑的,因为我们得在那交通不得不说不便利的市郊选用公交出行的方式,保守花掉一个半小时从校门的起点站坐到换乘的终点站,全程三十站整,连公交上的语音广告都能背熟了。可惜过去太久,记得有些模糊,不太好写,所以就说说昨儿去省城的晕车一日游(来自2022年的再次更新:这里的昨天是哪一天我给完全忘掉了)。

早上六点二十六起的床,比开头那段讲的时间略晚,天色因此也稍亮一些。洗漱拉撒完毕,照例喝完几口热水,接着就背上行囊奔赴省城了。买的是汽车票,因为火车站比很远都远。可是自从这两年有了个综合客运中心后,本地公交和长途客车师傅们,还有我,也都得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开车、坐车了。原本想着骑自家的两轮车去,但是万一晚上没赶上回程车,那电动车岂不是要在外面过夜了?于是打算共享单车冲冲冲!

左拐右拐走出巷子,掏出小程序定个位,方圆百米咋一辆车都没有。只好往南一路摸索,边走边刷新定位。嗯?越走越不对劲啊,地图上代表着我的那颗箭头为什么没有丝毫动静?原来我忘了给微信开启精确定位的权限。只好打开权限,再次刷新,顺便往北一瞄,地图显示一辆还剩三分之一电量的车子就在我掏出手机的那个巷子口旁边……但我已走出的距离却让我离南边这辆还有百分之六十六电量的车更近了。这样安慰下自己,稍微好过了一点。接着按地图指引,一步一步来到了橙色车子的定位箭头附近,举目四望,路边啥也没有啊。连忙放大再放大,噢,还差点距离,得往我身旁的小区里边再走点,哎,共享单车要停在小区里头做啥嘛,这大门离单元楼梯也就二十米,我两步就到了。然后我就对着手机屏幕,看着我与单车重合的两个箭头,再抬起头看着眼前锁起来的私家车库小门。不甘心的我绕着一百平的小区大院又转了一圈找了找,终于走出小区,继续向南前行。

不知道走了几圈操场的路程,往南走到尽头了。眼前是东湖,东湖对面是南山,据说东坡先生还有首诗在此留了下来。不过赶时间的我实在挤不出时间去观赏这每天想看就看的景色,所以向左一转,直奔东边土地而去了。湖边自然有个学校,前面就是校门了,这时我再次看着屏幕上的单车箭头与我慢慢重合,又看向身旁校门不远处的一间上了锁的草房,忍住了想打人的欲望,因为没人给我打,打人也解决不了正在倒计时的发车时间。恰好这时,一辆102公交在大马路上自西向东而来,仿佛那铁皮大物也知道这里有一位茫然无车的人亟待救援一般,缓缓降低了车速,我当即认定它就是这方圆数百米再无其他共享单车可寻得的我的救星!于是从人行道下来准备去搭车,然后就看到了马路上我右手边刚刚被花坛挡住了视线的单车……咳咳,无视掉身后大铁皮幽怨的眼神,对准单车二维码扫码开锁一气呵成,先冲为敬了!

咦,这车子是不是限速了,我边骑边想,先看看手环到几点钟了。抬手一瞄,怎么还是夜间模式亮度啊,什么也看不清。我想起来了,这说明还没到七点。那限速就限吧,没关系,稳一点开。经过俩大路口,

未完待续。